辦學績效及特色
一、校務經營穩健紮實,卓越辦學深獲肯定
本校定位為「具有務實與創新之產業教學型大學」,以「培育兼具人文與科技宏觀視野之工程、管理與生活創意實務技術人才」為教育目標,辦學成效優異且財務健全,有助於學校未來發展及校務經營。教學精進落實豐富涵養的通識教育基礎與博雅課程,以及各學院、所、系科規劃之跨領域學分學程與系所專業領域課程,皆符合技專校院之教育目標。
本校多年來連續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與「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等優異獎助金額,並獲得「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培育類產業環境人才獎助計畫」及「教育部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等實作教學補助;3學院18系通過台灣評鑑協會評鑑及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認證,並通過教育部「109學年度技專校院校務評鑑」校務經營與發展、課程與教學、學生學習確保與成效及校務經營績效與自我改善4項指標,近年辦學成效深獲各界肯定如下:
二、著重專業實務教學,厚植學生就業優勢
本校計有21個職類32個職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場地,包括3個甲級場地,為各級學校之冠,積極推動學生取得與職場所需之核心專業證照,透過教育部「UCAN職業興趣探索及就業職能診斷」平台資源,引導學生勾勒在校四年學習藍圖,領航學生發展自我專業職能。課程學習面向,落實產業專家蒞校協同教學,推動業師協同指導實務專題課程,並鼓勵師生跨院、系、科教師組成跨領域競賽團隊參與專業競賽,112年度參加教育部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獲得第一名及第三名殊榮;並於107-112年度榮獲紅點設計、各類國際專業競賽與發明展等1鈦金、151面金牌、123面銀牌、61面銅牌及42面特別獎等獎牌,強化學生實務技能,厚植學生就業能力。
112年度亮點案例:
視覺傳達設計系師生參加「2023紅點品牌與傳達設計大獎Red Dot Award: Brands & Communication Design」,以「RES:NU」吊掛式保久乳設計,拿下「紅點最佳設計獎──best of the best」;畢業專題作品從國內『青春設計節』、『台灣新一代設計展』到國際競賽『德國紅點設計獎』、『墨西哥國際海報雙年展』等,已拿下多項國內外設計大獎,展現超強設計實力;參加「2023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蚵苦銘心-蚵仔寮紙雕繪本設計」及「屋延-澎湖古厝創意教材設計」兩組專題作品,勇奪出版與語文群第1、3名。
電子工程系與視覺傳達設計系師生三件作品參加「2023克羅埃西亞國際發明競賽」,獲得3金1特別獎與1大會白金獎,由電子工程系施教授指導的「物聯網保全系統及其方法」、視覺傳達設計系李教授指導的「畫框光影淡化智慧裝置」與視覺傳達設計系吳教授指導的「畫作缺陷辨識系統及方法」三件作品各獲得1面金牌,「畫作缺陷辨識系統及方法」作品更得到羅馬尼亞發明協會特別獎與大會最大獎─白金獎殊榮。
企業管理系以「鍋柄攪拌匙」、「畚斗水桶」作品獲「2023歐洲盃國際創新發明展」及「2023 INTARG波蘭國際發明創新展」金牌,管理學院周院長帶領日間部碩士班同學北上受教育部表揚。
電競科技管理系師生創意團隊參加「2023年第47屆克羅埃西亞INOVA國際發明展」榮獲3面金牌與2個國際大獎,展現優異研發實力,金牌作品<行車影像比對系統>,主要提供行車影像比對系統,解決只依賴行車記錄器難以確實提供周遭車輛車牌號碼及駕駛缺失的問題。榮獲金牌與羅馬尼亞特別獎的<免持音箱鍵盤>作品,提供一種免持音箱鍵盤,將手機架、充電板及音箱功能整合在鍵盤,提供放置手機、對手機充電及收音/播放音樂功能。<智慧節能燈>將原本感應燈「全暗模式」改為「弱光模式」,當有人靠近感應燈,眼睛不會因一瞬間光亮而感到不適。
機械工程系師生參加「第27屆TDK盃全國大專院校創思設計與製作競賽」,一舉拿下「遙控組」競賽獎第一名、佳作、創意獎佳作及工作團隊紀律獎等大獎,總獎金高達220,000元,更由TDK文教基金會安排至日本觀摩機器人大賽及企業參訪。
此外,對焦國家重點產業發展政策,開設契合式人才產學合作國際專班,以產業界需求為導向進行課程設計,結合教學與實務操作,培育學生具備產業實務技能,本校自96學年度起積極辦理產學攜手合作計畫,目前產學專班發展已臻成熟,112學年度在校僑生共32班(較110學年度增加2班),總人數1026人(較111學年增加97人),為全國產學攜手僑生專班之冠。學生學習具高度穩定性,與產業界全面鏈結,第3屆畢業生已於112年6月畢業,截至目前3屆畢業生平均85%繼續留台發展,其中90%留任原任職公司,產學合作人才培育成效顯著。共同培育人才。
土木空間與資訊系辦理的「整合非破壞探測暨BIM建模技術於工程生命週期應用學程」,資訊工程系辦理的「5G AIoT應用與資安防護學程」與電子工程系所辦理的「節能照明與無線通訊實務學程」,獲選為2023年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全國優良學程」。電子工程系執行「半導體封裝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學生畢業後留用於合作機構之留用率為94%,112年獲得教育部績優表揚,並獲奬補「提升學生留用合作機構成效」獎勵經費40萬元。
此外,本校與印尼教育部雙方合作開設之第一屆2+i產學國際專班,經華鏞機械品管部工程師專業訓練,已能獨立完成齒輪、心軸、連結器、傳動軸等精密零件的加工精度檢測,目前在華鏞機械品管部精測室實習;土木工程專班學生經工程測量與實習、結構學與應用、建築模資訊理論及實習課程後,在職場已能學以致用,3名2+i專班印尼學生經資深工程師指導,已能獨立繪製道路與環境景觀設計圖,並進行土木工程設計與監造實習。
三、深耕區域產學合作,促進高屏產業發展
善用校園資源共享、協助南部地區傳統產業轉型、發展關鍵性產品及朝向高附加價值產業邁進,成立跨領域及跨校研發團隊,以團隊合作方式與相關廠商進行產學合作,針對熱門科技應用主題(如醫學工程、半導體技術、淨零排放及綠色經濟等)進行技術研發,協助業界商品開發與技術升級,建立長期的產學夥伴關係,達到產業界與學界雙贏的效應,如本校與高雄長庚醫院及廠商共同籌組研發團隊執行「長正計畫」,提供業界技術服務,提升本校醫工領域研發能量;資工、機械、資訊系等13位教師,跨域整合組成智慧型載具實驗室團隊,接受國防部專案委託開發,未來可轉化到智動化生產製造與工業4.0人才培育,說明本校在五加二產業上國防的努力成果。整體而言,本校歷年產學合作成效優異,112年產學合作金額達3億元以上,技術移轉21件、專利件數48件。
四、推動多元協助機制,增進社會階層流動
本校致力於推動經濟不利學生多面向照顧計畫並給予身心障礙學子協助,在校園打造關愛輔導中心,協助學生適應校園學習,提供友善空間及課業輔導支持系統,並建立職涯實習角,讓特教學子做中學,從工讀學習人際相處、團隊合作與溝通。
對經濟不利學生規劃完善的安心就學協助機制,包含課業學習及精進輔導、學涯定向輔導、職涯規劃與輔導、就業輔導媒合、證照實務輔導、英文能力輔導及永續實踐培力等,從107年度執行至今。110年度經濟不利學生參加學習輔導協助的學生人數為1,211人,111年度參加學習輔導協助的學生人數為1,028人(112年度參加逆勢高飛課業輔導計劃學生共計376人,成績進步332人,達成率為88.3%,較111年度87.8%提升0.5%),因學生人數減少,導致輔導人數隨之減少,但協助就學機制在經濟不利學生人次受輔導之比率仍維持在36%。自108年度積極鼓勵進修部經濟不利學生參與輔導項目,學生輔導觸及率從110年度的16%,111年度提升至20%,且在112上半年度輔導人數執行已達77%,完善就學計畫讓經濟不利學生藉由增進課業進步過程中,獲得來自教育部及社會資源,其不受干擾專注於課業上精進,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輔導及協助。勵學金上提升每人每年平均為 11,108 元,以協助經濟不利學生減少生活負擔,使其安心就學。
此外,本校透過圓夢社會服務計畫,帶領學子走出校園,擴展視野連結社會服務,為弱勢學子提供優勢舞台,繼兩年前獲教育部大專組優良特殊教育人員獎後,本校關愛輔導中心輔導員更獲教育部「111年度大專校院特殊教育服務與輔導人員服務績優個人、久任人員」兩獎項,可看出對特教學子服務的用心與努力。
五、聚焦實踐場域需求,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111年6月新增校園永續推動任務,「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更名為「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辦公室」,並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共同簽署「大學永續發展倡議書」,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據以推動善盡社會責任議題,以建構「永續•美好的生活」為願景,提出「永續校園」、「永續地方」實踐目標,規劃「教育」、「經濟」、「文化」與「環境」等四個行動面向,依據場域問題需求籌組跨域團隊整合落實。內容包括:串聯以旗山區為中心,以北之29縣道社區、產業、學校與公部門等,共同發展結合地區關懷與人才培育之「旗山學」,並同時以「弍玖農社」為基礎,推動社區合作生產,獲益轉投社區照護福利工作,落實永續關懷;協助確認林園區農漁業養殖環境安全,作為業者產品的強力後盾外,也善盡為消費者食安把關的社會責任,更結合地區資源,推動環境安全與食安教育課程,培養全民永續意識;協助旗津區新住民創業與就業,結合在地中小學發展旗津特色的食育課程,發展與台灣共融的多元「飲食教育島」;導入區塊鏈技術協助屏東縣新埤鄉農業轉型發展,與在地農民合作,推動品牌加值與網路行銷,打造屏東里山飲食產業聚落。
2023年編製第一本永續報告書,已通過確信並公佈於本校永續網(https://sdgs.csu.edu.tw/),供各界瀏覽下載參考。報告書對外界揭露學校在大學治理、社會共融與環境永續三大面向的資訊,藉由資訊的揭露與透明化,主動回應教職員及學生等利害關係人關注之永續議題,落實大學治理資訊透明之目標,推動環境永續綠色校園之概念,型塑社會共融的美好校園。
六、打造文物修護重鎮,聚焦修護保存科技
本校「文物修護研究中心(原文物修護中心,設立於2005年)」,目前設有油畫、紙質、木質及器物(金屬、陶瓷)等專業修復保存研究室,以及「藝術修復保存科學研究室」為臺灣文物修復保存領域中第一間通過TAF ISO/IEC 17025認證實驗室,本中心以藝術品保存及修復工作專業化為起點,促進文保人才國際交流與國際企業進行跨國產學合作,並積極發展適合亞太地區氣候環境的文物材保存產品與修復技術。於2020年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及知名藝文單位共同簽署產學研發聯盟,是全國首創導入科技進行文物修護保存之單位。致力研發適合亞太地區氣候環境的文物保存修復科技與材料,並將專利研發成果參加2020-2023年「波蘭國際發明展」、「烏克蘭國際發明展」、「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創新科技展」、「巴黎國際發明展」及「第7屆加拿大國際發明展」、「2023克羅埃西亞國際發明展」,獲得10面金牌、1面白金、2面銀牌、1面銅牌、1面特別獎的榮譽。
在人才培育方面,2018年成立文創設計與藝術保存碩士班,培育文物修護與保存國際專業人才,目前在學研究生共24位,此外,2017-2022年進行跨校策略聯盟,提供包括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Istituto per l`arte e il restauro, Palazzo Spinelli(義大利史賓內利宮修復學院)、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澳洲墨爾本大學)、Istituto Marangoni(巴黎校區)、橫濱美術大學(日本)等國內外相關科系之大專校院學生實習機會共39名。2020、2022年接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依據標準法之規範,完成建置文化資產科學檢測「文物反射式近紅外線攝影指引」、「文物可見光及紫外線數位攝影指引」,可作為文保相關業界執行科學檢測作業參考標準。鑑於,國內尚未針對文化資產的教育、培訓與認證做系統性的規劃,因此,本中心於111年起即與文化部合作試辦「文化資產科學保存工作坊」臺灣文保人員專業認證培訓課程,協助培訓文化資產科學保存相關從業人員。未來將持續配合文化資產保存人才需求,整合政府機關、學術單位、民間團體等資源,以產官學研合作方式,依循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證照培訓等管道,系統性建立完整的人才培育機制,培植文化資產人才。
在國際鏈結方面,深耕國際藝術市場,為香港Christies佳士拍賣會唯一指定修復團隊,與國際知名藝廊Zand Fine Art Consultancy Ltd. (香港) 、S & P Gallery (香港)、Chihung Yang Studio(美國) 、國際藝術品倉儲物流公司Helu-trans(新加坡)、Poly Auction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Art Basel Hong Kong巴賽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羅芙奧拍賣會等進行跨國產學合作關係, 2019-2023年產學合作金額達新台幣1億9仟萬元以上,取得24件國內、外專利。以推動國際文物保存修復交流合作,與日本橫濱美術大學簽屬合作備忘錄及交流參訪、西藏大學進行唐卡繪畫暨藏傳佛教文物保存修復交流。並於北京中國美術館、新加坡中華中學與YH Conservation等,辦理藝術及文物保存修復特展。
在創新研發方面,本中心為因應亞太地區高溫高濕氣候環境控制需求,並針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研擬文物資產永續發展對策,提供適合臺灣及亞太區域環境氣候條件之綠色環保修復材料,將新興修復材料研發成果於國際研討會發表並取得專利。
在教育推廣方面,為提升大眾對文物保存修復的觀念,辦理多場「藝術品修復體驗活動」,其中為提昇文書檔案管理品質,辦理「紙質文物檔案常見劣化狀況與基礎保存維護」課程,並成功協助高雄市政府所屬檔案管理單位榮獲國發會檔案管理局第18屆機關檔案管理「金檔獎」殊榮;2022年底,本中心配合高雄市「大美術館計畫」進駐「內惟藝術中心」,為全臺首家進駐藝術場館內的「開放式修復中心」,透過可視性修復展示空間、主題展示、專題講座與修復體驗活動課程等方式,與民眾和藏家等產生聯繫,並串聯文物修護保存產學資源(如:國際修復典藏單位、文化基金會、藝術品流通單位等),提升民眾、藏家及藝術品流通單位的保存及修復觀念。
七、精進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科技
本校「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為全國獨步比擬國際標準的汙染物研究機構。提供政府與其管制產業對檢測能量與技術研究所需。
在人才培育方面,110-112年期間共累計延攬8名博士級高階研發人才,為本中心研發團隊注入新血,期間撰寫專利、國外研究合作、開發檢驗方法及認證採樣方法、研究型和技術型產學計畫,產業輔導合作等多面向延伸研發能量。110-112年提供產業專業技術諮詢與輔導,指導在職產業菁英30人次。並於109年5月獲教育部核准設立「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所」,110-112學年度招收25名碩士生(含4名外籍學生)提供國際研究人才培育及技術開發需求。
在國際鏈結方面,以CENTER豐沛之跨國科研能量為誘因,110-112年邀請美國賓州大學生化系Prof. Wen K. Shieh駐點指導,進行學術研究指導並促成國際型合作計畫案。積極與國外大學和企業研究合作,目前已與印尼、越南、柬埔寨、美國、泰國和日本等國家之大學和企業簽署MOU,共累計21件次的國際合作計畫。111年積極配合政府發展策略,擴展與南向國家合作,目前鎖定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並統整所需之檢驗技術和環保議題,以台灣環保議題和檢驗機構技術經驗為基礎,輔導和協助南向國家研究機構和公司建立檢測技術,拓展合作網路。110-112年國際SCI期刊發表成果共186篇,其中156篇為Q2等級以上。
在創新研發方面, 集國際最新研究,篩選國內產業忽略或依國內相關政策趨勢、管制資訊之新興污染物與環境毒物之化學品、新興毒品、環境賀爾蒙、有害空氣污染物質等,並參考其與國際資訊之差異,提前佈署評估與檢驗技術研發,110-112年間已開發檢驗技術方法共累計132項,並結合產業使用情形包含其致癌性及毒性等資料統整,建置國家級新興污染物及有害污染物雲端資料庫。110-112年產學合作金額累計逾6.4億元;技術移轉金額累計逾3,700萬元。
在教育推廣方面,積極推動食品及環境安全之民眾教育社會服務,包括:維運科研社群平台、環安食安諮詢專線,提供產業與民眾多元溝通管道;製作教育宣導短片,宣導活動進入高屏地區多所國小及社區,教育民眾認識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與危害相關知識,提升自我防護與觀念。
八、深耕精密加工技術,培育智慧製造人才
本校獲教育部補助第二期技職再造及優化實作環境計畫,其中「CNC產業菁英訓練示範基地」由本校機械系專業教授組成之工程研究科技中心主責,該基地採產業界高值化零件製造設備,為全國唯一整合工具機組裝、調校、切削、品質控制、及遠端加工資訊監控之教學實作場域。於108學年度完成建置iPAS鑑定實作場域,規劃「機聯網」、「感知系統」、與「機器人」等「智慧自動化產業菁英訓練基地」,對接產業所需人才證照需求。於111學年度通過教育部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建置「五軸切削技術人才培育基地」,聚焦於五軸複合切削智慧自動化技術,培育先進材料複合製程技術與自動化製程能力。
在人才培育方面,107-112年共2,346位學生修習培訓課程,170人次取得專業證照;培育夥伴學校種子教師80人次,其中接受菁英培訓的同學其五軸加工技術已達師傅級程度,畢業後即順利獲聘進入航太、半導體、醫療器材、工具機等相關產業服務,成為公司在CNC加工技術的即戰力工程師。中心亦積極協助企業創造豐厚人才,108-112年協助合作企業代訓員工259人次。另與榮陞精密、大寶精密等公司簽訂客製化人才培育產學合作計畫,每年提供獎助學金鼓勵技優生全心投入CNC切削技術的培育養成。
在國際鏈結方面,建立跨國產學交流見習機制,派遣教師與學生赴日本關西大學、DMG森精機株式會社、OSG株式會社,合作學習超精密加工機台之應用技術與切削理論,以系統工程的方式來提升加工精度。此外,中心材料實驗技術能力亦獲得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 (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 與亞太實驗室認證聯盟 (Asia Pacific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的相互承認 (ilac-MRA) ,與日商大寶精密工具(OSG)、瑞典商山高(SECO)、英商雷尼紹(Renishaw)、德商西門子(Siemens)、日商牧野銑床製作所(MAKINO)等跨國性集團,有長期有切削刀具加工性能驗證分析、工具機線上即時量測以及工具機控制器等合作案。
在產業鏈結方面,中心成立「工具機切削技術與製程開發策略聯盟」,聯盟夥伴包括德國Siemens、瑞典Seco等30家國際廠商以及9所國立大學,成為臺灣南部工具機產業在精密加工與量測的整合應用平台。90~112年產學合作計畫689件,技術服務案件18,876件,技術移轉59件,以及廠商育成輔導26家等,應用於各精密金屬加工相關產業,緊密連結精密機械業。
九、營造藝術校園氛圍,提升師生藝文素養
本校原為工商類科的專科學校,未設藝術相關系科,但美學涵養,實不限於藝術學校師生,科技專才更需要藝術的陶冶,來增進生活情趣,培養氣度、品味和高貴情操。基於此,本校在改制學院之初,即設立藝術中心,專責推廣美育教育。其設立目的在專責推動藝術教育,辦理藝文活動,帶動人文藝術氣息;並提供資源與社區共享,促進本校與社區建立教育夥伴關係。其重要設施有專業美術教室、音樂教室、150坪藝術展演空間、150坪戶外綠化景觀展演空間。
藝術處成立以來,成果豐碩,主要項目有:
1.藝術展演
本校提供藝術家、師生、社區民眾、推廣教育班學員舉辦展覽與演出,包括國畫、西畫、書法、篆刻、陶藝、雕塑、空間設計、電影、古董、傢俱、音樂會、戯劇等多元形式與內容,讓學校多了一層難得的藝文氣息。而為促進社區總體營造,掌握藝術的本質,藝文展覽確立為從在地出發,這一原則,也有為藝術紮根的用意,而幾次國外作品展出及跨地域風格的作品展,同時也說明了藝術超越國界,超越族群的本質。95年正修廳落成啟用,高規格的空間與設施,可以預期,正修未來的藝術天空將更燦爛多彩。
2.藝文講座
配合藝術展演,另安排展出的藝術家現身說法,分享藝術家創作歷程與創作理念,或聘請評論者解析、對談,多元而有深度,大幅提升了展演的效益;多檔藝術美展及講座,更成為藝術學校及鄰近學校美術課程的實施場所。
3.開設藝術類通識課程
運用堅強的師資及良好的空間設備,依各學制需求,開設通識基礎或通識博雅課程,建置網中心網頁,提供線上展出及解析,規劃發行藝術護照,鼓勵更多師生投入藝文活動。
4.舉辦藝文競賽
除了提供學生欣賞藝術作品的機會,藝術中心也定期與不定期的舉辦各類藝文競賽,讓學生也有展現及提升藝術才華的一面,包括美術、音樂及各項創作表演,目的在進一步開拓學生人文藝術視野、提昇人文藝術素養與情操,並展現自我潛能與自信,深化藝術教育之成果。
5.辦理藝文推廣教育
主要包括美術、音樂、書法等項目,其中有些課程,因原有學員都繼續參加,出現無法增收新學員的情況,受歡迎的程度,足可作為推廣教育的典範。
6.出版藝展專輯
本校為了擴大藝術推展成果,經藝術家同意,在展出結束後,即出版專輯,免費寄送相關藝文及教育單位,作為推廣及研究之用,相信這些都將在藝術界,留下重要足跡。
本校的藝文教育成果是輝煌的,藝術中心設立以來,受到包括教育部、訪視委員、督學、地方政府、藝文教育人士及社區民眾的高度讚賞與獎勵,其中原因主要有:(1)校長的全力支持,包括人力、空間、設備及經常性預算。(2)負責成員的專業與抱負。(3)空間設備優良。(4)活動符合社會需求。(5)獲得社會的認同,如義工的幫忙、藝術家願意提供作品,甚至捐助作品、企業人士的經費贊助等,都是明證。
十、推動國際交流活動、拓展師生國際視野
為整合全校性國際學術交流合作事務、招募境外學生,本校設立國際事務處,並分設學術交流暨策劃組、外籍生輔導組及境外事務組,積極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重點工作包括:1.建構國際化環境平台,設置校園國際化之軟硬體設備與資源,順利與國際接軌。2.與世界25國逾205所之學術機構,簽訂有學術交流合約,並聘請國際教授及學者於本校客座教學及從事輔導研究。3.國外大學與國際機構於本校設置臺灣辦事處,增進本校國際視野,加強學術能力。4.積極與國外著名機構技術交流,推動及辦理國際性產學合作事宜。5.拓展本校師生國際觀及競爭優勢,規劃及舉辦國際研討會。6.輔導並設置研究生及教師赴國外發表論文,以及獎勵教師赴國外講學,學習新知,進而輔導學生。7.招募境外學生,深化校園國際化。8.協助政府民間相關機構拓展國民外交。9.配合新南向政策,積極與東南亞國家交流。為管理境外學生之教務、學務及國際相關事務,統籌辦理學生學習、生活及就業輔導機制之專責單一窗口的單位,以利協助僑外生的各項問題,於111年針對「重點產業領域擴大招收僑生港澳學生及外國學生」之學習、生活及就業輔導,設立國際專修部。推動國際化做法如下:
1.建構國際化環境平台
(1)校園環境進行雙語化、增購西文圖書與資源、建構多媒體語言學習中心,提供多元且充足的軟硬體設備,優質的英語學習環境,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
(2)本校擔任新南向2+i國際專班招生窗口學校,是由臺灣與印尼教育部雙方合作進行選送學生來臺就讀與實習之平台,利用線上遠距交流、互談及分享,達成選送學生來臺就讀的機會。
(3)本校獲選為印尼文教科研部為鼓勵印尼大學生到海外學習,針對技職院校學生提供獎助,選定46所海外大學為合作夥伴學校之一,主要是推動技職版國際移動力獎學金計畫(IISMA for Vocational Students),甄選印尼技職學生到世界各國學習。
2.促進國際移動能力
(1)開設國際視野課程與活動:每年開設10 堂增長國際視野之通識課程,並由藝文處每年規劃異國風情為主之藝術賞析及表演團體來校展演,讓師生瞭解多元文化差異。
(2)參與國際競賽與論文發表:訂定獎助辦法鼓勵研究生參與國際會議並發表論文,以及鼓勵大學部學生參與各項海外研習活動。每年舉辦海外研習心得分享及作品說明會,以追蹤學生國際移動之自我評量。
(3)海外短期學習及跨境服務:辦理國外留學說明會及托福、多益等考試事宜、辦理教育部大專校院選送學生出國研修及國外專業實習計畫,增進本國學生獲得出國研修與實習補助之機會等。
3.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SDG4、SDG8、SDG17)
(1)辦理跨境合作:每年積極爭取辦理國際會議2~3場次、積極參與國際性學會組織,如於本校設立日本土木學會台灣分會及國際MEETA 藝術團體台灣分會等,姊姊校日本關西大學台灣事務所亦設於本校,增進專業資訊與人員的跨界交流。
(2)教師國際合作:鼓勵教師前往海外機構或學校擔任短期客座教授以及出席國際學術會議並發表研究成果、每年邀請1-2位國際訪問學者來校短期授課,吸取國際新知與技術。
(3)學生跨境學習:鼓勵具潛力之優秀國際學生至本校留學,包括每年辦理泰國、印尼等國際學生移地來校進行專業課程及華語學習,與日本關西大學、與泰國CPALL集團與正大管理學院開設「企業海外見習實務」課程。
十一、校園地理位置優越
本校位於高雄市區(原高雄縣市交界),交通往返便利,繁榮的工商都會,適於產官學合作及社會脈動的掌握,切合實用的教學更易落實,有利於畢業生的出路。又居處著名風景區澄清湖畔,得地利之便而無都會之壅塞與喧囂,登臨綜合大樓,湖光勝景,盡收眼底,更能感知正修確是培育人傑的好所在。此外鄰近尚有長庚醫院、澄清湖棒球場、圓山飯店等,都是可共享及合作的重要資源。
十二、師資優良人事穩定
本校對於聘任師資極為慎重,均延攬學有專精、極富教學經驗之合格教師。並擬定獎勵辦法,鼓勵教師赴國內外學術機構進修,以取得更高深之學位;更提供學術研究之有利條件,促使教師們多方面發表論文與著作。教職員待遇則比照公立學校標準支給,力求人事安定,使全校教職員皆具高度的專業精神與服務熱忱,能各安本職,為作育英才而努力。由於制度、待遇、環境良好,教師離職率極低,人事穩定,教師都能熱誠投入教學及研究工作,與學生互動良好。
十三、尊重人性的友善校園
安全、實用、美學、人性化的校舍建築,是本校校園規劃的基本原則,校園公園化是我們的目標,我們一直努力建構各具特色及美感的建築物,讓校園處處是美的造形,是蒼翠喬木,萋萋芳草,亭台水池,使校園設施藝術化,讓情境直接陶鎔學子的心性。這種無時無刻,無所不在的環境教育,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根植人心,效用既深且遠。本校校園已成為鄰近居民良好的休憩場所,也是拍攝婚紗的好景點。
本校有美好的校舍建築、公園化的校園,進一步我們也強化心靈的、和諧的友善校園的建構,如互相尊重的人際關係、校園倫理、兩性平等、理性溝通、無障礙空間等,讓師生愉悅的在校園中工作、學習及生活。
本校有完善的輔導諮商空間設施,有專業的心理諮商師人力,以走動式活潑化輔導方式,貫徹三級預防輔導機制,推動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藉由潛能開發中心診斷學習問題與並發揮潛能、輔導組織讀書會、輔導弱勢學生學習和探討休退學因素回饋教學和輔導單位參考等措施,以激化學生積極學習動機,並提升學習成效。強化提升導師激勵班級向學功能,以因應輔導和協助學生在多元社會下所遭遇面臨之學習和生活上之問題,並成為學生在教學和生活上的引領之「經師」與「人師」。
本校的生活教育、輔導教育是良善的,具體的指標有近三年都獲得春暉專案執行績優學校,積極辦理反毒宣誓、春暉導師知能研習、菸害防治與戒除。而由於心理輔導人力的專業與用心,單位及個人都獲得教育部的獎勵,並經常接受委託辦理輔導業務觀摩與研習。94年度本校獲教育部遴選為第一屆全國學務及輔導(友善校園)績優學校。96年又獲得勞委會頒授之「友善職場」認證,是全國唯一獲得認證的學校單位。99、104、108年又再次獲教育部頒授「友善校園」績優學校。104、106年獲教育部頒授「生命教育」特色學校。105、109年獲教育部頒授「品德教育」特色學校。我們認為將教育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踐,才是最佳的學習方式。